人形机器人产业加速进化 场景突破成技术攻关重点

内容摘要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040090)本报记者 贺王娟“太酷了,球进了!”4月26日,在上海举行的2025中国人形机器人生态大会现场,一场人形机器人的足球比赛吸引了观众层层围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040090)


本报记者 贺王娟

“太酷了,球进了!”4月26日,在上海举行的2025中国人形机器人生态大会现场,一场人形机器人的足球比赛吸引了观众层层围观。

这只是这场热闹展会的一角。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宇树科技”)、乐聚(深圳)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乐聚”)等企业的展台前同样聚集了大量好奇的观众,争相与机器狗、人形机器人进行亲密互动。

在大会现场,《证券日报》记者感受到了市场对人形机器人产业的热情以及对未来发展的信心。据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江磊预计,人形机器人在2026年将正式进入通用化产品序列,这一预测基于人形机器人在2026年达到10万台的生产或销售门槛,彼时,人形机器人将不再局限于特定领域,而是能够作为通用化产品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和场景。

记者在大会现场注意到,除了普通观众外,展台前还聚集了不少寻求合作机会的企业客户,“我们是酒店从业者,希望采购人形机器人。”“你们的机器人算法适用于哪些场景?能否与我们的产品兼容,可以探讨一下是否有合作的可能。”

“目前提货需等待一个月,或者您可以直接在我们的电商平台上下单。”面对有批量采购需求的客户,宇树科技的工作人员在现场表示。

除了机器人本体外,机器人视觉、灵巧手、芯片等核心零部件的展台前同样人潮涌动,其中既包括前来进行市场调研的投资人,也有技术观摩者。

“自从宇树机器人走红后,市场对机器人的热情空前高涨,C端消费者的热情也加速推动了行业出货进程。”北京加速进化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加速进化”)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目前公司的机器人产能还无法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

据介绍,目前该团队专注于人形机器人在足球运动场景的研发与训练,而此次大会现场的足球赛组织者正是这家企业。

为何专注于足球运动场景?加速进化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解释,足球机器人的设计需要具备三大特点:一是坚固耐用,具备极高的抗摔性和稳定性,确保在激烈的对抗环境中可靠稳定;二是轻巧灵活,以适应足球运动中诸如大力射门、摔倒起身等复杂动作;三是具备高级AI自主决策能力,以实现智能化操作。若机器人具备足球场景的技术能力,未来向更多场景拓展的可能性将更大。

一位不愿具名的厂商表示,目前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场景仍十分有限,但对其未来发展持乐观态度。“只有企业持续推动技术进步,未来通用人形机器人的性能才有可能得到提升,从而实现更多场景的应用。”

在国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北京)CEO熊友军看来,目前人形机器人行业发展面临多维瓶颈制约,如场景泛化性较差。目前具身智能机器人在特定封闭环境或标准化任务中表现良好,但依赖于预设的环境条件和操作流程,缺乏对动态开放或未知场景的适应能力。

“此外,当前具身智能算法通常针对特定机器人本体进行开发优化,跨机器人平台通用性差,当算法应用于新机器人本体时,需要重新校准、调整参数及适配,难以直接迁移和复用,限制了在多样化机器人系统中的快速部署和应用效率。”熊友军补充说。

据记者现场了解,尽管工业制造场景有望成为人形机器人首个大规模应用的领域,但其未来更大的市场空间是在服务领域。

市场机构认为,随着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建设和商业化落地加速,人形机器人将在今年进入量产元年。

(责任编辑:蔡情)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举报 收藏 打赏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