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贵妃简介个人资料(杨玉环与李隆基的秘密)(秒懂百科杨贵妃)

文:穿越君 读史特约作家

老子抢了儿子的媳妇,居然就演绎了一段历史佳话。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也是这句诗词,让我背了千年的黑锅。

通过送荔枝这一典型事件,鞭挞了唐明皇与我骄奢淫逸的生活,有着以微见著的艺术效果。

然而,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这也是我与李隆基的爱情写真。

今天讲我与李隆基的故事,可谓精彩纷呈,惊险刺激,且听我慢慢道来。

我的简历:

本名:杨玉环

别称:杨太真、杨玉、杨贵妃、玉奴

字:玉环

号:太真

时代:唐朝

民族:汉族

生卒:719年6月22日-756年7月15日

主要作品:《赠张云容舞》

主要成就: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职业:寿王妃→道姑→贵妃→舞蹈家

01、唠一唠我的家世出身

我是宦门世家,高祖父杨汪是隋朝的上柱国、吏部尚书,唐初被李世民所杀;

穿越时空,这也许就是因果结束,我的出现即真实,又虚假。

父亲杨玄琰,曾担任过蜀州司户;叔父杨玄珪曾任河南府土曹,我的童年是在蜀州度过的。

开元十七年,我10岁左右父亲去世,被寄养在洛阳的三叔杨玄珪家。

由于家境富裕,诗书礼乐艺样样不差,因此,我性格婉顺,精通音律,擅长歌舞,特别是钟爱琵琶,加上天生丽质,放到你们现代,绝对也是惊鸿一瞥的绝世才女。

02、一见钟情,嫁作寿王妃

开元二十二年七月,李隆基的女儿咸宜公主在洛阳举行婚礼,作为官家有头有脸的人物,我应邀参加。

不料,咸宜公主的胞弟寿王李瑁,对我一见钟情,在如此的权贵面前,我根本就没有选择权。

在武惠妃的要求下,李隆基下诏册立我为寿王妃,不过,婚后也确实甜美异常。毕竟是喜欢自己的人,对自己的宠爱难免有些过头。

因此,我的行为多为大胆,随心所欲,甚至,我不把皇帝当回事,我的率性,无以复加的倾泻到了才华上。

不过,也是因为这个性格,当然才貌还是炫耀的资本,又令李瑁的父亲,也就是当今的皇帝李隆基,来了第二次的一见钟情。

03、揭一揭李隆基的老底

唐玄宗李隆基,是唐朝历史上在位最长的皇帝,英明果断,多才多艺,知晓音律,擅长书法,仪表雄伟俊丽,别名李三郎、阿瞒,是唐睿宗李旦的第三个儿子。

这里要扒一扒李隆基与李世民的关系,因为我的高祖父是李世民杀死的。

虽然,已是几代前的恩怨,没有多大的仇记,但是,它总是存在着,如同一根不痛不痒的刺。

当然,我与李隆基一见钟情后的生活,多数还是活在现实中,毕竟生活的无奈与皇权的威严毋庸置疑。

李世民的第九个儿子是高宗李治,李治后期,权利被武则天把持。

中宗李显是李治第六子,在位5年,死时55岁,其他22年时间都是武则天管着。

殇帝李重茂是李显的第四个儿子。

睿宗李旦是高宗李治的第八个儿子,李重茂即位后不足一个月,李旦的第三个儿子临淄王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诛杀了当政的韦皇后、安乐公主,以及上官婉儿等为首的政治女性,拥李旦为帝,后712年让位于李隆基。

这里只是翻一翻李隆基的老底,其实也没有多大的作用,皇室的血雨腥风司空见惯,朝代更替的杀戮更是习以为常。

如果说我是李隆基的祸水,那也是上天的安排。

我与李隆基的爱情故事也多半是事实,我们的互相钦慕来自于那场惊鸿一瞥,以及相处后的心心相惜。

04、二见倾心,升为贵妃

再次被一见钟情的感觉很是玄妙。

公元737年,丈夫李瑁的母亲武惠妃逝世,武惠妃是李隆基最宠爱的妃子,在宫中的礼遇等同于皇后。

李隆基因此郁郁寡欢,后宫佳丽数千,却没有一人能解闷的知心人。

这是一次历史的偶遇,也是上天的造化。

这天,天朗晴空,我们正在打马球,李隆基摆架而来,由于迎驾匆忙,我根本来不及换衣服,在一群华服丽影的盛装妇人中,唯独我显得格格不入,与众不同,这也是因为我平时的率性与“不规矩”,穿着随心所欲,头巾扎髻,戴冠垂纱,内中玄虚若现若隐,引人入胜,这种自然的诱惑力,估计你们现代的人看到也会有想法的,但是,当时感觉这样是很平常的事情。

迎驾皇帝,是没有人敢抬头看的,除非他不想要自己的脑袋。

然而,任性的我没有考虑这些,好奇心驱使着自己不由的抬头一瞥。

也就是这一瞥,我的人生又发生了改变,身穿龙袍头戴金冠的那个人,也就是李隆基,正望着自己,似乎含着异样的情怀。

我自然的回之一笑,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有一种眼神,神情能传递能量,我觉得,当时自己的一切容颜、才华,包括无限的风情,都浓缩在了此刻的眼神与笑容中,毫无保留的飞射了出去。

呆呆的李隆基半天没有回过神来,等他意识到自己的失态后,立马摆驾回宫。

从此,我便走进了李隆基的心中,再也没有被拔出来。正如白居易形容的,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李隆基竟然患起了相思病,一个五六十岁的老人了,竟放不下那惊鸿一瞥,因此,他想方设法一定要得到。

可是,这是自己儿子的妻子,怎么办呢?

太监们有的是馊主意,再给儿子娶个媳妇,让我出家,做带发修行的道姑。

然后,可以用N多个理由把我召回宫,当然,我回来的时候,身份变了,成了李瑁的母后,李隆基的贵妃。

当然,这个贵妃形如皇后,因为,自此之后,他再也没有立后。

05、李隆基走进了我的心中

我真正的把这个高高在上的人,当作是自己的夫君,那是在后来的相处中。

李隆基除去至高无上的权利外,他还是个满腹经纶的才子,更是个音乐天才。

我们俩的感情升温也多因为臭味相同,都痴迷于音乐、舞蹈。

为了更好的享受生活,探寻音乐舞蹈的极致,李郎专门开办了梨园,一起演戏人生。

说到兴趣是人生最大的自然驱动力,一点都没有错,我自小喜欢乐舞,唱起歌,跳起舞,我就是整个世界,因此,梨园也就成了我的生命。

也是因为这,李郎走进了我的心中,他在我面前是丈夫,不再是君王,我在他面前是妻子,不再是贵妃,我们可以互相嬉戏,像一对再平常不过的夫妻。

我可以揪他的胡须,抚摸他那高贵的脑袋,在皇帝与贵妃这样两个身份的约束下,我们居然能过恩爱夫妻的生活,这也是少之又少的,此时我才真正的体会到那句话,不爱江山爱美人。

于是众梨园弟子在我的带领下,拜认李郎为梨园祖师爷。

李郎亲自作《霓裳羽衣曲》,我们恩翩翩起舞,如痴如醉。

李郎感慨,朕得杨贵妃,如得至宝也。

真是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我一身。

06、青丝寄相似,梨园再聚首

李郎毕竟是皇帝,他有他的颜面和责任,所以,我们之间也有小矛盾。

在家族帮助上,更可谓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我的家人都得到了高官厚禄,大姐封为韩国夫人,三姐封为虢国夫人,八姐封为秦国夫人,那个大家都很熟悉的“杨国忠”,是我的远房兄弟杨钊,原为市井无赖,因善计筹,赐名国忠,身兼支部郎中等十余职,操纵朝政。

生在帝王家,能有一时片刻的天伦之乐,已经是上天的恩赐了,由于家族的仗势傲物,特别是自己率直的性子,难免会给李隆基下不来台阶。

我的几次冷遇就是他不能容忍时的惩罚,当然,这与打入冷宫是两码事,我们之间的那份真情在,分开是对彼此的折磨而已,也许生活本就如此。

相信,你们现在年轻人的生活也逃不脱这种俗套,该珍惜的时候,就要拿出行动去填平彼此擦伤的心,不要让郁结成形化疮,痛的太狠,爱到深处才有恨,恨到极限已无情,待到无情时已晚,身心破碎红尘笑。

记得有一次,我被冷落多日,我知道,李郎心中有我,只是碍于面子,没有东西去撞击他那颗备受煎熬的心,我不能让煎熬过度成伤。

于是我剪青丝一缕以表思念之情,李郎接到后立马赶来,于是,我们两人重归于好,梨园的生活再次充满生机。

07、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一名官差骑着驿马,风驰电掣般疾奔而来,身后扬起一团团红尘,他把荔枝送到我们避暑的华清宫,嗜食荔枝的我,品尝着鲜美清凉的荔枝,嫣然而笑。

可外人谁能想到,那奔驰的驿马,是为了进呈荔枝而来。

不仅仅有鲜美的荔枝可以吃,还有温泉水滑洗凝脂。华清池中的海棠汤,平面造型颇似一朵盛开的海棠花,是我沐浴的专用池,也称贵妃池。

白居易以一首长篇叙事诗《长恨歌》,动情地讲述了李隆基与我的爱情。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08、生死离别总有时,此恨绵绵无绝期

我的去世对李郎的打击可谓是硬伤,他对我的宠爱与情谊刻骨铭心。

记得我和李郎比较喜欢一只白鹦鹉,是岭南贡上的,能模仿人语,吟颂诗篇,我们称它为“雪花女”,宫中左右称它为“雪花娘”。

不料,这只可爱的“雪花娘”被老鹰啄死,李郎见我非常伤心,于是将它葬于御苑中,称为“鹦鹉冢”,对我喜爱的一只小鸟尚且如此,更别提我本人了,然而,天有不测风云。

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以清君侧,反杨国忠为名起兵叛乱,兵锋直指长安,杨国忠就是我那个好赌的远房兄弟。

次年,李郎带着我与杨国忠逃往今四川成都,途经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市西时,陈玄礼为首的随驾禁军军士,一致要求处死杨国忠与我,随即哗变,乱刀杀死了杨国忠。

李郎辩言,国忠乱朝当诛,然我环儿无罪,无奈禁军士兵皆认为我乃祸国红颜,安史之乱因我而起,不诛难慰军心、难振士气。

为求自保,李郎接受高力士的劝言,不得已之下,赐我白绫一条。

我见大势已去,事在眼前,已回天乏力,我深信李郎对我的情谊,可连他也束手无策,于是我感到天命如此,此乃天妒红颜。

也是为了自己的李郎,我踏上了另外一条不归路,自缢在佛堂的梨树下,时年三十八岁。

这就是白居易的《长恨歌》中,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的典故。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后来,年老的李郎更加思念我,甚至到了不能自拔的地步,他时常抱着我的画像老泪纵横。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举报 收藏 打赏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