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车企分化凸显 新能源车成为“胜负手”

内容摘要图虫创意/供图 韩忠楠/制表证券时报记者 韩忠楠随着A股及港股汽车企业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的陆续披露,汽车行业的发展态势逐渐清晰。在电动化、智能化的浪潮下,各车企的表现呈现出明显的分化,以新能源汽车为主业的车企整体表现优于传统

 

图虫创意/供图 韩忠楠/制表

证券时报记者 韩忠楠

随着A股及港股汽车企业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的陆续披露,汽车行业的发展态势逐渐清晰。

在电动化、智能化的浪潮下,各车企的表现呈现出明显的分化,以新能源汽车为主业的车企整体表现优于传统燃油车业务占比较高的车企,新能源汽车成为“胜负手”,已是推动行业增长的主要动力。

从最新披露的数据来看,自主品牌头部企业增长强劲。

比亚迪作为新能源汽车赛道的龙头企业,2024年实现营收7771.02亿元,同比增长29.02%;净利润402.54亿元,同比增长34%。这是比亚迪历史上年度营收首次突破7000亿元。

继发布“史上最强”2024年年报后,近期比亚迪又交出今年一季度成绩单。2025年第一季度,比亚迪实现营业收入1703.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6.35%;净利润为91.55亿元,同比增长100.38%。

吉利汽车和长城汽车在2024年的表现也很突出,营收分别达到2401.9亿元和2021.95亿元,同比增长34%和16.7%。其中,吉利汽车2024年净利润166.32亿元,同比增长213%,创历史新高;长城汽车净利润126.92亿元,同比增长80.8%。

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行政总裁及执行董事桂生悦向证券时报记者透露,2024年,吉利汽车新能源汽车销售占比近50%,销售总量上升到中国第二,创历史新高。同时,吉利汽车新能源板块已经实现全面盈利。

由此可见,新能源汽车已成为企业业绩增长的重要动力源。

赛力斯的年报也印证了上述行业共识。数据显示,2024年赛力斯实现营业收入1451.76亿元,同比增长305.04%,公司首次全年收入突破千亿元。净利润方面,2024年赛力斯净利润为59.46亿元,首次扭亏为盈。

近年来,国内汽车市场竞争持续白热化,车企从“卷价格”到“卷技术”“卷品牌”,乃至“卷服务”“卷智驾”。

这种极致的竞争背后,是以电动化、智能化为核心的产业大变革加速演进。在此之下,车企之间的差距开始拉大,产业内部逐渐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现状。

上汽集团、广汽集团、长安汽车等合资品牌占比较高的车企,2024年全年和今年一季度的表现均不及预期。

长期以来,上汽集团作为国内汽车销量最高的汽车集团,一直保持着引领行业的增速。但由于旗下合资品牌增长乏力、自主品牌销量低迷,上汽集团的业绩受到了严重拖累,“销冠”宝座也在2024年底易主。

广汽集团与上汽集团的困境类似。今年一季度,广汽集团营业收入为198.79亿元,同比下滑7.82%。净利润由盈转亏,亏损7.31亿元。

造车新势力阵营的盈利表现也呈现分化。其中,理想汽车2024年营收突破千亿元,达到1444.6亿元,同比增长16.6%,继续保持盈利,净利润达80.5亿元。小鹏汽车、零跑汽车处于快速赶超状态,2024年营收分别达到408.7亿元和321.6亿元,净亏损57.9亿元和28.2亿元,亏损持续收窄。

相比之下,蔚来的经营压力显现,2024年营收657.3亿元,同比微增0.18%,亏损204.73亿元,亏损面继续扩大。

在行业变革的大背景下,技术创新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从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中可以看出,多数车企都在加大研发投入。其中,比亚迪2024年研发投入542亿元,2025年一季度研发投入106.1亿元,公司在电池技术、智能驾驶等领域取得了众多突破,为产品的竞争力提供了坚实保障。

除了技术创新,海外市场也成为汽车企业重要的增长方向。近年来,中国汽车出口保持较快增长。

具体来看,长城汽车在海外市场表现突出,2024年海外销量持续增长,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生产基地和销售网络。比亚迪也加快了海外市场布局,产品陆续进入欧洲、东南亚、拉美以及日本等地区市场。

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中国汽车企业技术实力提升,未来海外市场有望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责任编辑:董萍萍 )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