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内吸金超3200亿元 ETF规模突破4万亿元

内容摘要随着近期“国家队”等多路资金的持续加仓,ETF市场总规模站上了4万亿元关口。 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4月20日,全市场ETF最新规模达到40116.17亿元。其中,股票ETF是规模增长的主力军。 与此同时,4月以来,场内ETF基金的资金

随着近期“国家队”等多路资金的持续加仓,ETF市场总规模站上了4万亿元关口。

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4月20日,全市场ETF最新规模达到40116.17亿元。其中,股票ETF是规模增长的主力军。

与此同时,4月以来,场内ETF基金的资金净流入额超过3200亿元。其中,沪深300ETF、中证500ETF、中证1000ETF等宽基产品最受青睐。

在业内人士看来,传统宽基ETF的增长离不开“国家队”增量资金的支持,而随着ETF产品创新及投资生态的持续完善,未来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股票ETF是规模增长主力

在ETF总规模从3万亿元增长至4万亿元过程中,股票ETF是规模增长的主力。Wind数据显示,自2024年9月26日至2025年4月20日,股票ETF规模增长超过6600亿元。

截至4月20日,全市场ETF的最新规模达到40116.17亿元。其中,股票ETF最新规模为2.95万亿元,占比高达73.55%。其次是跨境ETF、债券ETF、货币型ETF和商品型ETF,规模分别为4976.37亿元、2390.58亿元、1740.37亿元、1482.99亿元。

市场份额主要集中在头部公募机构。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20日,共有12家公募基金公司ETF规模在千亿元以上。其中,华夏基金、易方达基金以及华泰柏瑞基金最新ETF规模分别为7002.79亿元、6330.81亿元、4859.14亿元,前三家合计规模占比超过45%。

4月以来,ETF基金的资金净流入额突破3200亿元,沪深300ETF、上证50、中证500ETF、中证1000ETF等宽基产品最受资金青睐。

从资金具体流向来看,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华夏沪深300ETF、易方达沪深300ETF的资金净流入额均超300亿元,分别为453.78亿元、353.95亿元、320.29亿元。同时,华夏上证50ETF、南方中证500ETF、南方中证1000ETF的月内净流入额均超100亿元。

据东吴证券研报分析,“国家队”入市,对传统宽基ETF资金流入形成重要增量。从市场表现结构来看,本轮稳市资金和活跃资金两端均展现出流动性溢价。展望后市,短期在内外环境不确定性交织的复杂局面下,投资者或进一步“求稳”。

未来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近年来,随着一系列支持政策出台,指数投资发展逐步提速。同时,得益于费率低、运作透明、交易便捷等特征,ETF也受到各类投资者青睐。

“随着ETF产品的创新,ETF对全球资产覆盖度已经非常全面,让使用ETF做资产配置成为投资者最为便捷可行的方式,通过恒定资产配置比例、核心卫星策略等方法,投资者可以较少考虑宏观和中观的研究逻辑,减少因为频繁择时交易带来的损耗,从而有效提升长期投资获得感。ETF这一优势在未来会更加得到配置类客户的青睐,ETF正在经历从精准好用的交易工具到资产配置的优良利器的发展趋势。”华夏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轩伟说。

在业内人士看来,在ETF快速发展过程中,产品同质化及单一产品依赖度过高等问题越发突出,创新产品设计、差异化布局等对于推动ETF发展较为关键。

国信证券研报分析,我国ETF市场规模扩张较快,但对宽基股票ETF依赖过重,未来债券指数、SmartBeta ETF有拓展空间。因此,拓展SmartBeta ETF、固收ETF、多资产ETF、主动管理ETF等创新方向,对于进一步推动ETF发展较为关键。

“多资产ETF是实现多元化资产配置的重要方式,相较单一资产投资具有多重优势。一是降低投资风险;二是提高风险调整回报;三是把握不同市场发展机遇;四是成本效益更为突出。”国信证券表示。

相关

境外机构来华发行熊猫债

累计超9500亿元

记者18日从中国央行了解到,截至2025年4月15日,共有1160家境外机构进入中国债券市场,涵盖了70多个国家地区的主权类机构和商业类机构,持有债券总量4.5万亿元(人民币,下同),较2024年末的持仓量上升了2700多亿元。境外机构也积极来华发行熊猫债,累计发行量超9500亿元。

近期,境外机构普遍看好中国债券市场,积极参与人民币债券投融资业务。数据显示,中国债券市场总规模已达到183万亿元人民币,位居世界第二。

自2019年以来,中国债券先后被纳入彭博巴克莱、摩根大通、富时罗素三大国际债券指数,近年来权重逐步提升。其中,中国国债在摩根大通全球新兴市场政府债券指数中的权重为10%,已达到国别最大权重。

业内专家称,从实际收益率、避险属性等各方面看,中国债券市场都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据第一财经、中新网等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