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车之变中读懂中国之治

内容摘要    【字里行间】    ◎胡一峰    汽车,对很多人而言,可谓是“熟悉的陌生人”。说熟悉,是因为人们每天都能见到它;说陌生,是因为人们对它的技术和产业发展状况未必清楚。《志在超车:智能网联汽车的中国方案》一书全景展示了汽车领域的新变化

    【字里行间】

    ◎胡一峰

    汽车,对很多人而言,可谓是“熟悉的陌生人”。说熟悉,是因为人们每天都能见到它;说陌生,是因为人们对它的技术和产业发展状况未必清楚。《志在超车:智能网联汽车的中国方案》一书全景展示了汽车领域的新变化和新气象。正如中国科协主席万钢所言:“本书兼具高度与深度,是一部内行人剖析行业、探知未来的力作。”全书共九章以及三篇专题访谈,聚焦汽车智能化革命大趋势、差异化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新路等主题。作者以平实晓畅的叙述,展示了汽车智能化的来龙去脉,梳理了汽车产业发展的基础逻辑,让人们在眺望汽车明天的同时,为我国换道超车的光明前景而振奋。

    贯通中国与世界、历史与现实,是本书的显著特点。作为在汽车领域深耕数十年的资深专家,作者苗圩认为:“全球汽车产业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认为这场变局仍在继续,远未画上句号。大变局的核心是电动化以及随之而来的智能化。”他呼吁:“我们应该继续选择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彻底改变在传统汽车技术上落后于人、疲于追赶的局面,实现几代人夙夜以求的汽车强国梦想。”沿着作者笔触,我们的阅读顺着汽车和人工智能各自发展的轨迹交叉进行,直至“汽车遇上人工智能”,来到智能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关键路口。对于这两个兄弟般相似的概念,作者简明扼要地加以区分,智能汽车即整车智能化,智能网联汽车则指在实现整车智能化的过程中将汽车智能和网络赋能结合起来。作者认为,智能联网汽车是我国抢占汽车产业未来战略的制高点,也是解决汽车行业发展与限制这对矛盾的最佳方案。为此,“不仅要关注整车的智能化,还要同时推进道路的智能化和云服务,形成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云、车与人之间的联系和互动,也就是所谓的车联网(Vehicle to Everything,V2X)概念,由此形成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发展模式。”

    在这里,我们深刻感受到作者思考汽车问题时所坚持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秉持问题意识、效果导向和系统思维。他把汽车置于科技进步、社会发展、民生福祉的大坐标中加以考察,建构起以人民需求为导向、以现实国情为基础、以技术前瞻为支撑的大汽车观。正因如此,我们在书中经常读到协同、融合、整合、跨行业等系统性概念。比如,“智能汽车软硬件解耦与融合”这一章提出利用我国在新能源汽车发展走在全球前列的窗口期,进行汽车行业、软件行业、互联网行业的跨行业合作,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车用操作系统。在“车路云智能协同”这一章中,作者以全球范围内无人驾驶汽车研发实际为基础,分析单车智能遇到的算力、功耗等方面的重重压力,提出从路和车两个维度统筹思考破题,提出以车路云协同为核心,构建车、路、云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交互平台,让聪明的车、智慧的路,通过车路云互动,提升行车安全水平,提高交通效率。在“全方位打造产业生态”“车路协同和智能交通”等章节中,作者跳出汽车本身,考察产业发展生态的问题,既分析了政府部门和地区之间如何协调,标准体系如何完善,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如何加强,又紧扣车与路的辩证关系,论述公路系统的智能化、路侧单元等基础设施建设、车路协同发展模式等问题,由车及路,由路及行,落脚于人,向读者徐徐展开智能网联汽车带动智能交通和智慧城市发展的蓝图。

    本书定位为行业通识读物,虽有专业内容却并不晦涩。相反,作者行文畅达,妙喻迭出。比如,他提出“任何时候都不要小看传统汽车企业的竞争力,它们就好像大象转身,速度不一定快,但是一旦转过身来,竞争实力绝对不能低估”;论及差异化发展道路时,提出应知己知彼,不应和对手硬碰硬“打篮球赛”,盲目跟着别人满场乱跑,而应学会“下围棋”,以自身优势赋能全局;谈到竞争策略选择时,提出推动企业联合起来“打团体赛”,把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上半场”积累的经验和优势用到智能网联汽车“下半场”中。这些都使阅读本书愉悦而有收获。

    古人云:芥子可纳须弥。汽车这一“芥子”中,同样纳入了人类文明的恢宏进程。汽车工业100多年的发展史,见证了人类在机械工业、艺术、设计、电子技术、信息和其他众多学科领域不断突破的历史。从最早靠Z型摇把转动曲轴起动到加载电子技术,从辅助驾驶系统功能持续加持到全自动无人驾驶呼之欲出,汽车在推动现代化进程的同时,划出了自身现代化的轨迹。汽车现代化的中国模式不仅彰显着中国之治,而且具有改写全球汽车版图的强大潜力。代表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的智能网联汽车,必将更高速安全地驰骋在新时代中国的广袤大地上,为更多人带去更美好的生活。

    (作者系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副主任)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