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联资本解码「新VC」

内容摘要原标题:君联资本解码「新VC」创投圈依然记得那一幕:2023年7月,全国社保基金与北京市携手推出第一支专项基金——社保基金中关村自主创新专项基金,首期规模50亿元,全部由社保基金独立出资,君联资本担任管理人。即便是君联资本,这样一家二十多年

原标题:君联资本解码「新VC」

创投圈依然记得那一幕:2023年7月,全国社保基金与北京市携手推出第一支专项基金——社保基金中关村自主创新专项基金,首期规模50亿元,全部由社保基金独立出资,君联资本担任管理人。

即便是君联资本,这样一家二十多年来扎根本土的头部市场化投资机构,面对这只并不寻常的专项基金,运营起来仍然“有压力”。除财务增值外,还要完成核心领域内科技创新的国家战略任务,做好区域协同……带着使命感,君联资本团队开始了一场新的探索。

如今运行19个月后,君联资本总裁李家庆稍稍松了一口气。在与投资界的交流中,他首次对外披露一份阶段性“成绩单”:目前专项基金整体投资进度达60%,已投16个项目,累计联动投资总额超过240亿。

更重要的是,这只定位长期——投资周期超过10年的专项基金,在捕捉前沿自主创新技术的同时,也跑出了耐心资本“北京模式”。放在当下,这一幕无疑极具借鉴意义。

如何管好社保的钱?

中关村专项基金19个月成绩

在同行的印象中,这两年社保基金中关村自主创新专项基金成为了创投圈一支活跃的新生力量,随之是一份清晰的阶段性成绩:

当前投资进度已达6成,当中超过70%的资金投向了北京;约40%的投资企业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国家级奖励,承担过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

“专精特新”企业占比近70%,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占比约45%;56%所投资金投向了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此外,该基金还发挥了强大的资金撬动效应,通过协同投资,累计带动投资总额超过240亿,资金放大效应超过8倍。

契合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战略目标,社保基金中关村自主创新专项基金构建了一张覆盖医疗健康、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商业航天、半导体及仪器仪表与精密零部件等关键领域的投资版图。

梳理已投的16个项目中,不乏一些“熟面孔”。例如AI领域明星项目智谱、无问芯穹;商业航天领域的银河航天、蓝箭航天;医疗赛道的品驰医疗、图湃医疗以及量子、半导体装备方向的创业公司。“尽管有些还在未能公开的阶段,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承担国家重大科技攻关等任务。”李家庆总结。

科技创新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自成立初期,社保基金中关村自主创新专项基金就明确了承载服务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责任,因而始终聚焦前沿、原创、自主创新技术,挖掘“第一”和“唯一”,重点解决关键技术领域“卡脖子”问题,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企业。

这与君联资本一直以来的投资逻辑相吻合——投早、投新、投硬、投大、投难、投长,倾向于足够的底层和原创性创新。

李家庆表示:“社保基金中关村自主创新专项基金所投项目不是简单的‘用先进替代落后’,而是‘先进与先进的竞争’,也就是说,这些项目的竞争对手是国际上最为领先的那一类。”

目前,社保基金中关村自主创新专项基金已投项目在多个重点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这些技术突破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通过上下游产业的联动效应,促进了产业链的技术升级和结构优化。

一个探索样本

耐心资本“北京模式”

行至当下,耐心资本成为一级市场的主旋律。专注长期价值投资、承受短期波动并支持战略性创新,耐心资本在推动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升级、服务国家科创战略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这场竞赛里,北京率先构建起了耐心资本生态体系。作为一线参与者,李家庆总结起耐心资本“北京模式”的特点:

首先,聚焦前沿/原创/自主创新。北京科技创新土壤深厚,高校、科研院所的聚集,提供了全国最高浓度的科研力量,有雄厚且长期可持续的研究基础,这是发展原创科技、前沿科技的底层密码,也是培育世界一流企业的丰沃土壤。

其次,协同联动,构建一体化创新生态。一方面,政府规划引导-企业创新主导-专业机构运营“三位一体”,保障了基金的高效运行;

另一方面,多层次资本协同——君联资本自社保基金中关村自主创新专项基金设立以来,与盲池基金、北京市政府产业引导基金协同运作,与多支市级和区级子基金进行合作投资。协同投资的模式,既实现了重点领域全覆盖,又能集中资源突破关键技术瓶颈,放大了资本支持科技创新的力度。

换言之,不同定位的基金通过君联资本协同与相互配合,形成合力,不必各自为战。眼下,君联资本的盲池基金、社保专项基金以及北京各个地区的政府基金共同投资一个项目的案例越来越多。

这份协同还体现在与产业界、学界/研究机构、市场的有机结合,形成闭环创新生态系统。目前基金已投的多个项目,创始团队均毕业于清华大学等高校,还有部分项目源于高校/中科院等科研院所的研究成果转化,并持续在和高校开展深入合作。

第三,引领升级,辐射赋能。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大部分专项基金的投资企业都发挥了产业链龙头的引领作用,通过支持产业链的关键环节攻关,带动了上下游一大批配套企业的协同创新和发展,构建起“一企突破、全链升级”的良性循环。辐射体现在带动全国,链接全球。

作为首都,北京拥有丰富的科技资源、人才优势和资本实力,许多高科技企业在北京设立总部。这些企业通过在全国其他城市设立分支机构、研发中心或生产基地,不仅促进了自身业务的拓展,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体现了北京企业对全国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社保基金中关村自主创新专项基金所投的银河航天便是一个典型案例。公司大本营设立在北京,并在西安、成都多地构建研发能力,在南通建立新一代的卫星制造工厂,此外还与泰国等主要电信运营商合作,探索商业航天的出海。李家庆介绍,“卫星是一个非常集成的产品,一个卫星的生产几乎带动了所有的产业门类,包括半导体、新能源、通信、材料、人工智能、软件等技术,一个卫星生产企业的上下游产业链有几千家公司,这也是为什么一个链主企业能够带动整个产业链上下游。”

智谱亦是如此,成长于北京海淀,先后与天津、上海、杭州、珠海、成都等城市开展合作,助力当地打造人工智能的产业新高地。

至此,耐心资本“北京模式”通过制度创新,构建起“有效市场+有为政府+市场化专业机构+北京优势 协同发力的新型创新生态系统。

“耐心资本北京模式不只是一个资金供给上的变化,更是反映出整个创投行业的结构性的跃迁,从风险资本到价值创造,VC正在被赋予一个新的内涵。”李家庆总结道。

中国VC角色

不止于财务回报

身处历史洪流,我们正在亲历着一场全球史无前例的科技竞赛。除了财务回报,创投机构在这场浪潮中还能做些什么?这个问题开始摆到所有投资人面前。

从自身实践出发,君联资本团队总结了新时代VC能力要求的几个维度:

第一,深度理解和融入国家战略,与国家、地区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同时坚持市场化、专业化的定位,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第二,锁定技术的深水区,聚焦前沿、原创自主创新,搭建促进成果转化的系统平台;第三,深入产业,链接行业生态,实现政府、企业、资本的多层次协同合作,撬动和放大资源;最后,新VC需要投资和赋能促进科创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引领和辐射作用。

新一轮产业竞争愈发激烈,中国各地发展新兴产业的心情迫切,对于头部公司的招商热情溢于言表。这也带来一个现实问题:城市如何留住优秀创业公司?

针对于此,君联资本一直助力北京将前沿公司的“大脑”留下来:汇总企业诉求向上反馈,与北京各委办局、区县深度交流;汇总各区优惠政策,互联互通;调动产学研、企业、政府资源解决问题,公司组织能力升级;更加务实的一点则是助力这些项目的后续融资。

“中国这些科技企业所走之路并不容易,花的钱是国外的1%都不到,还要进行如此激烈的国际竞争。”投入不足依旧是掣肘,因而投资人长期的支持变得至关重要。这也是为何我们如此需要耐心资本。

科创自有其科学规律,创新非一日之功,战略新兴产业背后往往意味着长周期:一家硬科技企业从成立、研发到产业化往往需要10—15年周期,基于基础科学的创新科技尤为如此,需要创投基金的长期支持。

君联内部历来强调,事为先,人为重。“资本耐心与时间无关,与要投的‘人’和‘事’有关。”李家庆进一步强调,耐心资本的价值锚点不在于一时的高回报,而是在波动中持续创造价值,只有那些始终坚持长期资本和深度赋能的机构才能最终成就真正的耐心资本——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

这几年,李家庆愈发体会到,一级市场投资人搏短线是没前途的,只有投资“大长难”,搏长线,才有更大的概率能赢。正如路虽远,行则将至,属于风险投资人的远方往往是星辰大海。

本文来源投资界,作者:杨继云,原文:202504/548049.shtml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