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7日 10:35:01
刚过去的一季度,港股无疑是今年全球表现最强的市场。
从1月13日算起,这波春季躁动中,恒生指数最大涨幅超过31%。但实际上,这还不是过去10年港股春季躁动中表现最强的一次。根据海通证券对历年春季躁动行情的研究,我们做了一个统计:
过去10年,恒生指数春季躁动平均最大涨幅为19%。
表现最好的一次是2023年,那一轮春季躁动从2022年10月底开始启动,一直涨到2023年1月底,期间恒生指数最大涨幅超过54%。
2023年那波大涨,主要是因为防疫政策优化,大家预期经济基本面会快速复苏。而当前这波港股行情,核心因素则是中国AI技术取得突破,政策转向,以及“东升西落”叙事下带来全球资本的重新流入。
当然,在美国关税政策等因素扰动下,港股近期也出现波折。对于追求稳健投资的朋友而言,不如选择风险评级相对适中的“固收+”基金。
01
谁是港股行情中的受益者?
我们先来找一找,在这波港股反弹市场中,哪些“固收+”提前潜伏,分享到了市场上涨的红利?
我们找出了2024年四季度重仓港股的32只“固收+”基金,筛选的条件如下:
①在Wind收录的“固收+”基金中,选取2024Q4股票仓位在5~30%之间的基金;
②基金2024Q4的港股投资市值占基金资产的比例超过10%。
上表是符合条件的、2024Q4港股仓位最高的10只“固收+”基金,可以发现,由于权益仓位重仓了港股,这10只基金近一年回报都相当不错,今年以来也都是正收益。
与此同时,我们还发现,广发基金“埋伏”在港股里的“固收+”尤其多,我们筛选出的10只重仓港股的“固收+”基金中,广发旗下的产品就占了3只,其中有2只都是广发基金副总经理兼固定收益投资总监张芊管理的产品。
根据定期报告,张芊管理的广发招享A、广发恒昌一年持有A去年四季度末都维持了较高的港股仓位,两只基金的港股投资市值占基金资产净值比分别达到14.46%和13.76%,相当于接近一半的股票仓位都投向了港股。数据来源:Wind,过往数据不代表未来,基金投资需谨慎我们找出了广发招享的定期报告,梳理了其股票仓位的配置情况,发现张芊是从2023年开始加大对港股布局的,并且在2024年二季度将港股仓位大幅提高,可以说是精准地埋伏在了港股这轮“绝地反弹”之前。
张芊对港股的这波操作也是有迹可循。
早在2022年7月份一篇公开的投资分享中,张芊就明确指出:
“看好中国的资产,基本面好、估值有吸引力,特别是港股估值比较有吸引力。”
而正如我们前文统计显示的,港股从2022年10月底开始启动一轮超跌反弹行情,直到2023年1月底,恒生指数最大涨幅超过54%。进一步研究广发招享的持仓,可以发现,2024Q4前十大重仓股中,港股占了一半。
组合配置也非常有特点,可以说是抓住了港股的两大优势主线:
一个是顺周期+高股息,如华润电力、中国电力;
另一个是高科技+稀缺资产,以腾讯控股、信达生物、农夫山泉等为代表。
防御与进攻相结合,刚好契合了港股这波反弹的底色。对港股的前瞻性布局,让张芊管理的几只“固收+”在这波行情中表现突出。
以广发招享为例,截至3月21日,该基金过去六个月净值增长率达到12.04%;近一年来净值增长率为8.33%,在同类型基金中排名前15%。02
为什么这只“固收+”这么能打?
进一步分析张芊的历史操作,会发现,“固收+港股”只是这位固收名将的一个侧面,在“固收+”领域上,张芊无论是在大类资产配置,还是细分资产的灵活操作,都有很多令人称道的操作。
张芊是在2001年入行的,其投资理念是“稳中求进,追求风险调整后的最优回报”。
从事公募固收投资超过12年的时间里,她管理时间最长的公募基金是广发聚鑫A,自2013年7月12日任职以来年化回报达到8.93%,这个回报水平在全市场二级债基中排名前三,可以说长期业绩非常能打。(数据来源:Wind,统计区间2013/7/12~2025/3/24)
研究下来,我们发现,张芊最大的特点就是,在“固收+”领域,她是一位“不偏科”的选手。她管理的广发聚鑫、广发招享等产品,可以说是集齐了债券、股票、可转债三大资产的配置能力。
1️⃣ 出色的大类资产配置能力
如果把“固收+”比作一道菜,纯债、股票和转债就是食材,要想打造真正的美味,找到优质的食材固然是基础,但食材的选择搭配、火候控制更重要,将决定最终的品质。从某种层面上说,“固收+”的核心是资产配置。
良好的大类资产配置能力根植于较好的宏观分析能力,而这也是一位在债券市场从业20余年的投资老将的长项所在。
从广发招享的大类资产配置情况来看,张芊淡化权益仓位的择时,明晰广发招享作为中高波“固收+”的产品定位,便于客户基于长期制定投资策略。
整体来看,作为进攻端的权益仓位(股票+转债)和防守端的固收仓位(债券、买入返售证券、银行存款)长期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但从股票和转债的仓位配比上,明显能看出张芊基于比价思维的资产配置调整。
比如在2021年四季度之前,广发招享的转债仓位占比不少,但此后或基于估值性价比的考量,组合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没有提高转债的比例。直到去年三季度末,在股票仓位整体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广发招享的可转债仓位显著提高,借由有“债券+股票期权”性质的可转债,在暴露一定风险敞口的情况下积极把握权益端的机会。2️⃣ 积极的债券配置策略
在纯债投资上,作为在固收领域从业超过20年、身经百战的投资大佬,张芊的特点是准确把握趋势的大方向,积极擅长捕捉利率波段机会,为组合获取价差收入。比如在去年四季度,债市收益率整体先震荡后快速下行,张芊迅速作出反应,果断提高了利率债持仓,并将组合久期拉长,把握住了这波债牛大涨的行情。
另外,在信用债的投资上,张芊则倾向于以信用评级较高的企业债品种为主,不做信用下沉,严控风险。
3️⃣ “不受限”的股票投资思路
对于“固收+”组合,“+”是体现组合风险收益特征的一类资产,也是体现基金经理投资能力的重要所在。
从历史持仓来看,张芊在投资上并不局限于特定的股票资产类别,行业配置相对分散,包括工业、日常消费、信息技术、公用事业、医疗保健、可选消费等。但整体来看,她偏好在成长板块中找机会。数据来源:Wind以广发招享2024年年报的行业配置为例,可以发现,跟偏债混合型基金平均配置相比,张芊在工业、日常消费、公用事业以及医疗保健等行业上都相对超配。从历史上看,广发招享、广发聚鑫也是长期重仓配置TMT板块、高端制造方向。重仓股上,以广发招享为例,连续重仓汇川技术19个季度,腾讯控股持有周期13个季度。这说明,对于看好的个股,张芊敢于重仓、敢于长期持有,并且取得了较高的投资胜率,这也是其个股挖掘实力的体现。
值得一提的是,张芊也是积极把握港股机会的“固收+”基金经理。Choice数据显示,广发聚鑫债券去年四季度末的港股投资市值大约6.09亿元,是全市场港股投资市值最高的二级债基。
4️⃣ 给组合中加一位“强辅助”——可转债
可转债“进可攻、退可守”,也是“固收+”的一大配置利器。张芊投资可转债,策略清晰灵活,相当于给组合增加了一位“强辅助”。
除了前面在大类资产配置部分分享广发招享操作中呈现出来的内容,如果以其管理时长最长的广发聚鑫来看,在历史上可转债的几波大行情中,张芊都有非常精彩的操作。数据来源:Wind2018年,可转债处于历史上高性价比阶段,张芊在当时果断布局,完整抓住了2019年至2020年的可转债牛市行情。
更难得的是,在2021年,张芊认为转债市场已经处于过热阶段,性价比欠佳,秉承着“不赚最后一分钱”的理念,她开始大幅降低可转债仓位,果断离场,成功锁定了收益。
除了仓位上的变化,从可转债的转债类型来看,我们发现在转债仓位配置相对较少的2023年到2024年中,张芊主要是会选择一些偏股型的转债追求“稳中求进”,而在权益仓位较高、积极增配转债的过程中,却会选择很多正股基本面不错但偏债性的可转债。这种仓位和转债性质的协调搭配,也是张芊对于可转债的股债兼备特性的灵活应用。
03
结语:重视“固收+”的一站式配置功能
进入二季度,港股领跑的行情还能继续吗?在当前这个时点上,对于风险偏好不是很高的投资者来说,如果要配置全仓港股的产品,可能会比较犹豫,担心追高被套。
这个问题的背后,我们纠结的其实是,既想分享“中国资产重估”的收益,又希望控制波动让资金拥有更好的持有体验。
这两者看似“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但其实,对于既看好港股又担心波动的投资者,我们可以换一个思路,寻找一下广发招享混合(A类009121;C类013880)这样的在这波港股行情中兼具弹性和韧性的产品,让我们的资产能够在降低波动的同时,尽量保持“不下牌桌”。
从资产配置的角度,中金公司分析认为,“固收+港股”策略是一种“纯债资产打底+港股红利防御+科技龙头增厚”的配置方案,这让“固收+港股”成为了现阶段“进可攻退可守”的高性价比产品,对于看好港股未来表现,又希望通过资产配置控制风险的投资者来说,这种一站式的投资工具是值得重视起来的。
而从基金选择的角度,基金的策略类型、过往表现,基金经理的从业情况、对资产的理解、管理思路,以及基金公司的投研支持能力等,都是需要关注和考察的方面。大家可以考虑广发招享混合(A类009121;C类013880),或者像我一样通过分析选择一只与自己理念和投资风险偏好适配的产品。
一段愉快的投资旅程或许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选一条或许崎岖但通向光明的大道,搭上一辆抗震性强的顺风车,系好安全带,然后一路南下,笑看万树繁花!
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财商侠客行
仗剑走江湖,飒沓如流星
黄衫女侠|文
财商侠客行|出品
END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