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发银行发布近五年来最好财报

内容摘要2025年04月01日 16:09:21编者按:2024年初,我们在一篇文章中说:“觉得浦发银行有些值得期待了”,2024年浦发银行股价上涨超过60%,领涨同业,包括招商银行,这一定程度上印证了我们的预判。同样印证我们预判的还有2024年财

2025年04月01日 16:09:21

编者按:

2024年初,我们在一篇文章中说:“觉得浦发银行有些值得期待了”,2024年浦发银行股价上涨超过60%,领涨同业,包括招商银行,这一定程度上印证了我们的预判。

同样印证我们预判的还有2024年财报。

这应该是近五年浦发银行最好的一次财报。

2024年,浦发银行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52.57亿元,同比增长23.31%,增幅创近十二年新高;扣非净利润为 442.07 亿元,同比增长 30.47%。

2024年,浦发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707.48亿元,同比下降1.55%,显得美中不足,但如果有“扣非营收”的概念,那么浦发银行的“扣非营收”也是增长的——剔除上年同期出售上投摩根股权一次性因素影响后,营业收入同比增长0.92%。

若考虑资产质量因素,这应该是浦发银行IPO以来排在前列的一次财报,因为2024年浦发银行的业绩增长,并没有以牺牲资产质量为代价。

1、旧貌换新颜

2024年,是银行业遭受剧烈挑战的一年,LPR下行导致净息差收窄,往往需要“以量补价”,但信贷行业又同时面临着资产荒的问题,这二者有些矛盾。

而2024年,却是浦发银行的盈利能力全面复苏的一年。

一方面,该行信贷实现快速增长,净增量超 3700 亿元,创历史新高;另一方面,其付息成本管控取得成效,比去年同期下降 19bps,优于同业,二者共同为利息净收入的稳定提供支撑。同时,其他非利息净收入(不含手续费)332.15 亿元,同比增加 26.69 亿元,增长 8.74%。

通过上述努力,浦发银行盈利能力全面复苏:平均总资产收益率(ROA)为 0.50%,较上年上升 0.08 个百分点;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E)为 6.28%,较上年上升 1.07 个百分点。

正常而言,银行盈利能力的提升往往以牺牲资产质量为代价,以实现“以价补量”,风险与盈利能力一同上行,把风险留给未来。

但浦发银行并没有出现这种情况。

报告期末,浦发银行风险抵补能力持续提升,拨备覆盖率186.96%,较上年末上升13.45个百分点,为2015年以来最高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浦发银行的贷款减值准备并未提高,甚至还有所降低,拨备覆盖率上升不是因为分子增加,而是作为分母的不良贷款下降导致。

2024年末,浦发银行不良贷款余额731.54亿元,不良贷款率1.36%,持续实现“双降”,其不良率已经下降至近十年来最低水平。同时浦发银行资产质量前瞻性指标表现良好,逾欠90天和60天偏离度保持在100%以内。

如果这些数据还不足以说明问题,那么可以看一组数据对比。

2024年,浦发银行信用减值损失及其他资产减值损失同比下降 9.61%,下探到700亿元以下,远低于2019年水平;而2019年末浦发银行的总资产仅有7万亿元,2024年末则是9.5万亿元。

新领导班子履职15个月,浦发银行从盈利能力到资产质量都已旧貌换新颜。

面向未来,浦发银行依然值得期待。

2、浦发银行,为何值得期待?

为什么浦发银行值得期待?战略是一个绕不开的原因。

浦发银行2024年业绩说明会中,董事长张为忠介绍了20分钟,却没讲一句业绩,而是竭力讲战略,“希望风控能够兜底,作为生命线拉起来,和内部的各类要素、各类主体合作,和外部的市场的各主体合作,最终要走到生态模式、生态服务上来。”

很多股份行在年报和业绩会上提到了“战略定力”,如果以程度论,浦发银行是最深刻的,张为忠在董事长致辞中说:将以矢志不渝的战略定力,全面打造银行业数智化转型新标杆。

以“数智化”战略为引领,浦发银行构建了“1-5-5-5-4-3”战略体系就是下面这张图,这也是张为忠在业绩说明会中公开展示的一张图——

如果不是金融行业从业者, “1-5-5-5-4-3”战略体系谁看了都迷糊,但金融从业者应该能从中读懂浦发银行的发展脉络。

简单总结,无论是国家层面的“五大篇章”、还是浦发银行的五大赛道、五数体系等,都要全面拥抱数智化。

数智化不是什么新概念,浦发银行以往也不是没有数智化的举动,毕竟每年大几十亿的信息科技投入摆在那里,但为什么2024年是开局,2025年是提升?

一个答案可能是浦发银行要以数智化战略,系统化地重塑自身。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数智化战略更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数智化战略提升与深化的过程,也是浦发银行业绩逐步释放活力的过程,“通过一系列改革,减少了业务发展的难点,打通了管理中的堵点,连接了流程中的断点,实现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动态适配。”张为忠在董事长致辞中如是写到。

浦发银行是有历史包袱的。

如果想在短短几年内逆天改命,唯一的路径就是学习标杆、成为标杆,完成从单一的金融服务到金融生态的构建,全面推进数智化转型是唯一正确的实现方式。

如果构建生态?客户是核心,生态是结果,而产品则是抓手。

2024 年 12 月,浦发银行在上海正式发布 “浦惠来了” APP 及数字金融服务体系。该APP面向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客群打造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

熟悉浦发银行的读者应当知道,张为忠在履任浦发银行董事长之前曾在建设银行长期担任普惠金融事业部总经理,2024年浦发银行一年就新增了近10万普惠金融客户,年增客户创历史新高。

普惠金融业务的快速增长,是数智化战略阶段性成绩的一个缩影,而除了数智化,浦发银行的2024和未来,还有许多值得期待之处。

3、从细节到宏观

将从战略转向细节,浦发银行的2024年有些不同寻常之处。

2024年浦发银行打出了一张需要魄力的牌,增加房地产业贷款——年末贷款余额增长14.83%,而其他股份行多是以压降或企稳;更令人惊讶的是浦发银行房地产贷款不良率大幅下降1.61个百分点。

这种幅度的下降不是单纯靠增加分母实现的,我们同时注意到,股份行的标杆企业,在房地产业贷款余额略微下降的情况下,也取得了不良率收窄的成绩。

另一个反差在于:在同业均将个人住房贷款视为“安全区”,大力增加规模的时候,浦发银行2024年末的个人住房贷款仅上升了3.13%,但不良率却达到 0.95%,较上年末上升 0.33 个百分点,但依然优于同业。

相比于其他股份行,个人住房贷款增幅极小的浦发银行更加真实的体现了这类资产的风险水平,因为浦发银行不良率的分母没有发生太大变化;在这方面,股份行中的标杆依然出现了与浦发银行类似的现象。

或许在房地产贷款这个市场,个人与对公风险正在走向微妙的平衡。但能够敏锐的观察到这一点,并做出正确的抉择,除了魄力之外,还需要正确的预判,这代表管理层对经济脉络有着深刻的理解。

脱离微观看向宏观。

作为强周期行业,银行业对宏观经济极为敏感,据管理层介绍浦发银行资产质量上行的一个原因就是去、2024年地方政府化债的一个重大机遇。

2025年以及更遥远的未来,宏观经济能否给浦发银行和它的同业打一个助攻?

我们认为是可以的。

一方面,经济的确有一定压力和不确定性,但压力和不确定性不是来自于经济是否会继续下行,而是经济复苏是否符合预期,是否能以足够快的速度改变信用环境。

随着复苏深化,银行业乃至整个金融业的资产质量都会好转,资产荒的压力也会缓解,浦发银行自然不会例外。

另一方面,今年3月发布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十分重磅,是系统化提振消费、复苏经济的良方,作为金融的配套设施,金监总局发布《关于发展消费金融助力提振消费的通知》:

对于信用良好、有大额消费需求的客户,个人消费贷款自主支付的金额上限可阶段性从30万元提高至50万元,个人互联网消费贷款金额上限可阶段性从20万元提高至30万元。

水在涨,每一条船都会“高”,浦发银行自然也不例外。2024年末浦发银行的消费贷款金额和占比都不高,上行空间很大。

消费贷本身利率要高于其他类型的个贷,可以有效对冲净息差收窄的问题,并且消费贷利率内卷的情况将得到缓解,有消息称:从今年4月1日起,银行个人信用消费贷产品利率或将上调,不低于3%。

最后,国家对于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态度,也是银行业的利好。当房价止跌回稳,房企的销售情况以及个人在住房贷款的提前还贷和逾期问题将会改善。

务虚与务实

银行是一个系统化的机构,如果简单总结浦发银行2024年的佳绩的原因,其实无外乎:增加信贷投放、优化负债成本、夯实资产质量,提高非息收入。

这几个目标如果单拎出来,都不难实现,但同时实现无比困难,而浦发银行在实现这几个目标的基础上,还要“以矢志不渝的战略定力,全面打造银行业数智化转型新标杆”更是难上加难。

为什么浦发银行能够实现?

在业绩说明会上,招商证券的分析师提到了一个细节:“过去1年见董秘办的次数超过了之前6年。”

如果用务虚的理由总结,浦发银行在新领导班子下的精气神不一样了。

这个务虚的理由,背后是一些务实的举动。

比如浦发银行一位管理层在介绍制度攻坚战时提到,“浦发银行目前有3,000多项制度,制度攻坚战第一个目标就是要清理制度,争取把3000多项制度能够减少1/3。”

再比如张为忠提及“去年把80后的干部调到了一线,现在我们80后的这个直管干部在这个领导干部的占比达到了17%。”

制度少了,上升空间多了,浦发银行整体的精气神如何能不提高呢?

商业,归根结底还是机制和人的竞争。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